化纺服学院举办2025年暑期企业调研报告暨就业工作促进会

发布时间: 2025-10-14 10:10 作者:化纺服学院 卢姣霖 编辑 党委宣传部 访问次数:

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及学校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,进一步推动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,化工与纺织服装学院于10月13日举办暑期企业调研报告暨就业工作促进会。会议由化工与纺织服装学院党总支书记杨修国主持,全体教师参会。会议全面总结了暑期调研成果,部署了下一阶段就业工作重点,为2026届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注入新动能。

一、调研成果丰硕:精准对接行业需求,拓展就业资源

2025年暑期,化工与纺织服装学院由党总支书记杨修国、院长刘迪带队,组织专业教师团队赴陕西、江苏等地,深度走访西安彩晶光电、陕西生益科技、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等31家行业重点企业。通过“实地考察+专题座谈+深度访谈”模式,调研组取得四大突破:行业趋势精准把脉:深入企业研发中心与生产线,掌握化工新材料、智能服装制造等领域技术转型方向,为专业升级提供前沿参考;人才需求深度洞察:企业反馈对数字化应用、绿色化工技术等能力需求激增,学院据此优化人才培养标准;校企合作多维拓展:与陕西帛宇纺织共建“现代纺织技术订单班”,与SGS公司引入国际认证标准,与陕西君生万物生物科技达成生物质研发合作;就业岗位超额开拓:累计挖掘高质量就业岗位180余个,覆盖生产工艺、质量检测、技术研发等核心领域。

二、毕业生发展良好:专业契合度高,企业认可度强

调研同步回访了40名在企毕业生,数据显示,岗位匹配度超90%:毕业生主要分布于生产工艺管控、技术研发辅助等关键岗位,体现专业设置与行业需求高度契合;职业发展成效显著:80%以上毕业生成为技术骨干,12人晋升班组长或技术主管,月薪普遍达4000-6500元,长三角地区毕业生月薪超7000元;企业评价积极:94%的企业表示愿继续招聘我院毕业生,称赞学生“专业扎实、实践能力强、职业素养高”。

三、直面问题:以调研促改革,破解发展瓶颈

针对以上调研成果,杨修国书记深入剖析了当前就业工作存在的不足。课程内容滞后产业升级:化工专业未覆盖绿色防腐材料等前沿技术,纺织服装专业缺乏数字化设计课程;实践教学与真实生产脱节:校内实训以模拟项目为主,教师企业实战经验更新不足;学生综合能力待强化:创新能力、复杂问题解决能力及规范意识需进一步提升;校企合作深度不足:现有合作多停留于实习招聘,共建课程、技术共享机制尚未完善。

四、靶向施策:构建“招生-培养-就业”联动机制

针对存在的问题,学院提出五大改进举措,动态调整课程体系:联合陕西元丰、SGS等企业开发《智能化工材料》《纺织品数字化检测》等前沿课程;打造“教学-生产”一体化基地:与陕西帛宇纺织共建“厂中校”,推行“企业导师+学校导师”双轨制;建设“双师型”教师队伍:选派教师赴企业顶岗实践,聘任企业技术总监为产业教授;深化产学研合作:与企业联合申报科技项目,开展“橘皮提取物研发”等横向课题研究;完善就业激励机制:出台《就业工作奖励机制》,表彰在访企拓岗、企业大讲堂等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教师。

五、凝心聚力:推动毕业生高质量就业

截至2025年9月底,学院2025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5%以上,其中48人进入国有企业,占比13.37%。刘迪院长在总结中强调:“就业工作是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试金石。全院将以“五金建设”为抓手,持续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,力争2026届毕业去向落实率与满意度双提升。”

此次会议的召开,标志着化工与纺织服装学院就业工作迈向“精准对接、深度融合、高质量发展”的新阶段。未来,学院将持续深化校企合作,优化人才培养路径,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输送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。